稷下解语

夫风生于地,起于青蘋之末
稷下不写读笔了,一写一屏蔽

【随性书话】寻觅中华(五)

古道西风

#很久没写这个系列了...前四篇的链接↓#

总序

猜测黄帝

天灾神话

问卜殷墟


这本书断了很久,一直都没能好好看完。偶然间翻起来,就看到了两个字:君子。

是有点触动的。

去年我写这个系列的时候,若被问到什么是君子,大概第一反应会是这个——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中学的语文课上,大家随性而谈,聊到了《淇奥》...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。”

君子,博学而谦和,淡泊而温润,入世而担当。总之,在深受儒学浸染的土地上,所谓君子,就是世间男子的典范,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。

然终究何谓君子,如果我不要这些看似华丽实则堆砌的辞藻呢?那么,去看孔夫子他老人家吧。儒家的宗师,提出君子的人,他本人,总该是个君子吧?

——这就是我喜欢读余秋雨先生散文的原因。没有繁复的论证,没有成堆的理论,但仿佛每个字都是负责任的,轻松而随性。信与不信,都只由我。

那么我信。我信且喜欢孔子大概如是的风骨,这个率真而严肃的老学究模样。

他是真君子。不是漂亮的文章里描述的,君子应该站于庙堂之巅,随随便便在纷争中泥不沾衣。孔子做不到立于潮头而手握乾坤,大小事宜一概收于眼底,翻云覆雨间处理好所有矛盾——孔子做不到,君子和神仙都做不到。小说家能。

真的君子,也许并不复杂,也许并不完美。余秋雨先生将孔子比作泰山,这里描写是很精到的——

“路上的孔子,一直承担着一个矛盾:一方面,觉得君子都应该让世间充分接受自己,另一方面,又觉得凡是君子不可能被世间充分接受...伟大的孔子自知伟大,因此从来没有对南坡的阳光感到得意,也没有对北坡的风雪感到耻辱。”

——孔子一路被尊崇,也一路被否定,不停地陷入绝望,却一直拥有希望。他是矛盾吗?调和之后是中庸吗?表面上看,他这一路上十分狼狈且尴尬。君子理想太高而不能被接受,但君子该是狼狈的吗,是否该放弃呢?

放弃,看似顺道而治,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庄之学,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至人。君子不至而仁,在社会责任和固守自我中做不到偏袒任意一方,只好承担夹击的矛盾,在博弈和取舍之间寻求一个平衡——

“在互相抵牾和撞合中构成了一个近似于周易八卦的互补漩涡。在互补中仍然互斥,虽互斥又仍然互补,就这样静静咬在一起,难分彼此,永远旋动。”

——先生的文字不好懂。但至少有一点:张力使得君子的意义更深刻。这个名词代表的不仅仅是肤浅的温润如玉和寤寐思服,它的形象也不再是风花雪月、诗词歌赋和亭台楼阁。君子,是鲁迅笔下“真的猛士,敢于面对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”,是淡漠明志、宁静致远的品格,和任重道远的心胸。

君子,至少是善良的人。善良的人做不到超脱也看不穿,做不到任天下大势而清静无为。皱着眉头入世,却在关键的时刻不会后退一步的人。——大概,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国难关头,最后为国殉身的往往是文人而非武将。

...那些文人在乱世被铭记,他们,是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。而如今需要的也不只是担当,更是一种斡旋的能力。

谁知道呢。——最近倒是很喜欢这段话:

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,我梦想着改变这个世界。

当我成熟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,我将目光缩短了些,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。

当我进入暮年后,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,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。但是,这也不可能。

当我躺在床上,行将就木时,我突然意识到,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,然后作为一个榜样,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;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。然后谁知道呢?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。


评论(4)
热度(26)
©稷下解语 | Powered by LOFTER